top of page
蔡嘉民

財自最忌知行不一

已更新:11月19日

筆者進行投資者教育多年,成功令不少朋友財自,同時亦看到大量原地踏步、停滯不前的人。

成功與否差別在哪?更聰明,更努力還是更好運?答案都不是,而是「知行合一」四個字。財自人人都想,今期專欄就來探討一下成功要素。


在進入正題前,筆者先開門見山分享自身經歷。


筆者19歲為最近一次資產歸零的時候,自當年開始,靠不斷投資及炒賣,花了七年時間,成功在27歲前達致財自狀態。


筆者認為財自需要約5,000萬元資產。為甚麼是5,000萬元?


假設年回報4厘,即每年會有200萬元被動收入,即每月約17萬元收入,該能輕鬆養活一家四口。當然,如要購買遊艇飛機大炮,那5,000萬元當然遠遠不夠。


財自靠的是甚麼?除了根據自身經驗外,結合身邊大量成功與失敗的例子,歸納出「知行合一」比一切重要。


先舉幾個失敗例子。有不少人竟不知道,月供美股,每年能輕鬆地達到高單位數的百分比回報,因而只把錢全都放於銀行存款中,並傻傻地期望能早日財自。


以100萬元儲蓄為例,每年4厘回報,即每年40,000元,每月3,000元。想財自?別做夢了。


同時間,亦有大量男性朋友聽到財自必須投資,因而購買名錶;而女性朋友則購入名牌手袋,奢望能發達。


可笑的是,名錶手袋多年以來平均年回報只有5%,大量持有而期待發達簡直是笑話。更心涼的是,近三年大量名錶、手袋價格,自高位調整兩至三成不等。這群人財自不成更滿手蟹貨。


以上例子屬於認知不足,或者一知半解而失敗。如果認知完全正確,是否就能成功?


銀行定存不能財自


非也。筆者身邊有大量朋友認知正確,例如知道銀行定存不能財自,亦知道奢侈品同樣屬於商業陷阱,也知道買樓、供樓完全不划算,更於早年深深明白比特幣(Bitcoin)的潛力!


可惜,由於知行不合一,這些人把打工辛苦賺取的積蓄,仍是拿去買樓和供樓,以及入手奢侈品。


原因有幾個。一些是被另一半施壓、有些則是被長輩洗腦,更有些是認為面子大於一切,於是放棄追求財自,把積蓄通通拿去買樓、買車、買錶、買袋去購買身分地位。


不知道讀者會如何思考,但對筆者來說,財自比上述一切重要。


雖然錢不是萬能,但足以影響一輩子的生活質素。面子、身分、地位會比自由重要嗎?


的確,經常有人取笑筆者手上沒有勞力士;但筆者有的是勞力士也買不到的時間自由。Have fun staying poor。

61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