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蔡嘉民

提防幣圈小型交易平台風險

近年美國及中國都不斷打擊加密貨幣交易平台,包括幣安、OKX,最近香港證監會也停止第三大交易平台Bybit向香港人提供衍生產品服務。有見及此,不少人轉而跑向其他小型交易平台,到底中小型的加密貨幣平台有哪些潛在風險呢?今期專欄就與讀者探討一下。


香港證監會自2022年2月起,已禁止幣安向香港人提供衍生產品買賣服務,包括合約、期貨及期權。 當時,不少香港人皆轉移陣地到Bybit去交易。奈何到4月,香港證監宣布Bybit並未獲得虛擬資產平台的牌照,因而不能向港人提供服務。


如是者,香港人繼續物色其他還容許港人交易衍生品的平台。


留意滑價變大


不過,中小型交易所有著不少風險。筆者常提到,基本上成交額都集中在前三大交易平台,即幣安、OKX及Bybit。 其餘平台成交額不算大,有機會出現波動市中不能及時買賣的情況。大升買不到還好;大跌賣不出,就只能眼白白看著倉位血流成河。


除了未必能及時買賣外,成交額不高變相令買賣差價會更大。 幣安平均買賣差價不多於0.01%;相反,中小型平台買賣差價介乎0.05%至0.2%,即一來一回虧損0.4%,實是「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」。


此外,滑價也會變大。以10萬美元的訂單計,幣安平均滑價為0.01%至0.02%,絕對能接受;相反,中小型平台滑價能超過0.05%,甚至達0.1%。 只要成交額高,即生意好,平台會傾向薄利多銷,因此會有較便宜的佣金。


而生意好,即淨利率有一定水平,平台跑路(rug pull)機會也低。幣安每月淨利潤估計為15億至30億港元。試想像,如果閣下為幣安老闆,每月利潤如上,還會跑路嗎?


對賭平台存風險


最重要一點在於,中小型交易所大部分採用「B-book」機制。B-book意思是客戶每次交易時,對手方也是交易平台,而非公開市場。 舉例,如小明在平台A買入價值10顆Bitcoin的期貨,平台A理論上應到其他交易平台對沖風險,以防小明看中後市,價格大升,導致平台有所損失。


不過,中小型交易所為了節省對沖成本,亦不想為對手平台貢獻交易額,大多選擇對賭。 基於散戶經常虧損,對賭長線來說是個能賺不少的行為。不過,歷史上有不少平台常對賭,因而最終破產。


SBF的Alameda research就是其中一個例子。所以,對賭平台的第三方風險會更高。 更令人震驚的是,有些平台甚至會看著客戶的止損位調整價格,實行「打止損」。總括而言,炒家們該選擇大型交易平台炒賣。


59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